和记AG
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

山东建立起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

时间:2025-09-30 来源:新闻传媒中心

9月23日,“聊热入济”南线工程施工现场,盾构机正加紧向黄河北岸掘进,冲刺年底完工目标,项目达产后将解决济南市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。这项重大民生工程,自启动便面临一道生态“考题”:项目必须要穿越黄河及沿岸生态敏感区,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,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扰动?

  “项目最初拟定了两个穿黄方案:方案一位于济南长清黄河大桥上游2.3km处,方案二在其下游13.3km处。两个方案盾构长度均为4.5km,一时之间难以抉择。”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和清公司副总经理胡思敬说。

  为了进一步分析比对,项目建设团队借助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展开数字化研判,发现方案二的线路更长,还需额外增设1处泵站,永久占地面积也会增加。最终敲定的方案一,不仅减少了投资,更将生态敏感区穿越距离从202.5米缩至193.71米,有效减少了环境影响。

  这一“精准”施工的落地,离不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“精准”管控。2018年底,山东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,基于“三线一单”(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),把国土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环境管控单元,并且针对每个单元的不同情况,提出不同的管控要求,实现分区域精细化管理。

  省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主任邵磊介绍,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“一单元一策略”管理,既为发展“明底线”“画边框”,又从源头上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“绿色标尺”。

  在线打开山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,一张由红绿黄三色填充起来的山东地图呈现在眼前,这是山东搭建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“一张图”:绿色区域代表在陆域和海域划定的614个优先保护单元,红色区域是1187个重点管控单元,黄色部分则是949个一般管控单元,共计2750个管控单元。目前,山东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。

  用这张图能做什么?一个关键用途是项目选址。建设项目选在什么位置合适?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?这张图能提供详细的决策参考。

  “以前选址得拿着图纸跑多个部门查数据,现在哪些区域能用、哪些地方一目了然。”省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王文然说,项目选址时,只要输入拟建项目的位置和行业类别,系统就能自动研判项目是否与生态红线存在空间冲突、所在区域是否有环境容量,告诉用户相关环保要求和准入条件。

 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“主战场”,也是生态管控的“关键区”。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严格依据分区管控要求,将规划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、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划为240.6公顷的禁止建设区;将城镇开发边界外、生态管控单元中一般生态空间划为1625.1公顷的限制建设区,要求进驻项目必须满足更高环保标准。

  “以前是项目找空间,现在是空间定项目。”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,准入条件的优化让园区拒绝了9个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高耗能项目,引进了2个绿色低碳新材料项目。今年上半年,园区产值同比增长2.06%,污染排放却同比下降1.2%,实现“增产不增污”。

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,正惠及更多企业项目。山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自2021年上线运行以来,已累计访问3.2万余次,公众端访问量突破1万次。今年1—7月,省级层面已为9个总投资3404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提供智能研判服务,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空间比对技术,精准避让生态敏感区、脆弱区35处,优化线路穿跨越方式8次,累计减少生态保护红线穿越长度38.58公里;为12个产业园区完成规划校核,科学划定严禁开发区域34.05平方公里、限制开发区域24.32平方公里,修订准入清单36项,促进产业布局与生态容量“精准匹配”。


Copyright © 2010 山东和记AG集团有限公司鲁ICP备10035343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509号